找到相关内容13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特殊的重视。  禅定的“禅”,音译禅那,意译静虑、思维修,原指“四禅定”。  “四禅”是诸定中最基础的一种,以“离欲”为前提,亦称“四有色定”,它们以“心一境性”为共性,按照思维活动的宁静程度,和身心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
  • 曾其海著:天台佛学(5)

    段文字包含二层意思:一是说,佛是无上法王,修行比丘在山林旷野或空舍冢间静虑,作不净观惑魔来袭,心生畏惧时,只须念佛名号或观想佛陀庄严法相,就会有诸佛菩萨现前护持为伴,于是顿生清净安稳,恐怖自然消失。二是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2955940.html
  • “解脱道”与“菩萨道”

    天耳智通,四、他心智通,五、宿住随念智通。……地者,在四静虑根本地,非近分、非无色。所以者何?若地有五通所依殊胜三摩地,彼地有五通。近分、无色无五通所依殊胜三摩地,是故于彼无此诸通。  有说:若地奢摩他、...大正25,187c25-28)  菩萨随禅力受生色界、无色界有什么不好吗?为什么还要还生欲界呢?《大般若经》提供了一个线索,如卷592云:  “世尊!云何菩萨摩诃萨众安住静虑波罗蜜多?云何方便还从定起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1656081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的建寺文化(1)

    违背了“空”的禅环境观念。丛林制度发达以后,斋堂分离出禅堂,形成专供静虑的禅堂在西、饮食的斋堂在东的定制,而睡眠则另提供了“僧堂”。禅寺有“左﹙东﹚厨库、右﹙西﹚僧堂”的约定安排。禅宗以心传心的教法重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2556170.html
  • 无上法门--参话头

    Zen”来代表“禅”。   “禅那”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有“思维修”,“静虑”、“三昧”等含义,是和现代所谓的宗教、哲学完全不同的一种体系,然而并非高深莫测,与现代脑医学和脑生理学却相互关连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3156174.html
  •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窥探

    伸长脖子让他砍,泰然服下最后一次毒,又是怎样的一种平静心境?这就是因为祖师们身心清净,一法不染,行住坐卧皆行清净之法,常住静虑中,保任一颗平常心。他们的禅已溶于日常生活中,所以一言一行,一动一静,则...

    修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2256585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3)

    我,故令观法无我也!   禅是梵文,华言思惟修,亦云静虑。   是定慧之通称,非专指某宗派。   实法与权法之相融性  从佛经上所理解的佛法中,常有许多看似矛盾的佛法。  如曰:须断烦恼;  复曰: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456669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

    avetyaprasada以及有关弟子们修行及证道的事项如:四预流支、四证净、四圣种、念住、神道、静虑、正胜、四圣谛(Aryasatya)八正道、四禅、四沙门果、七菩提分及有关佛教的基本理论和教义,如:善法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956722.html
  • 九乘差别略义·密乘差别

    须弥庐顶等清净处为外,若缘念冢间(尸陀林)及乌苌等处(空行洲——荼吉尼洲)为内②。第四所作次第受用之差别,若以沐浴清净为主者为外,如《静虑后续》云:“污秽及不净,疑惑想若起,当住闻净处。”若能不计清净所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557207.html
  •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·不共果乘

    而有自他二利之行。《金刚顶续》云:   住于本尊静虑中 勿舍一切诸有情  恒常思维诸佛陀 恒持供佛为殊胜   6、果者:在三世内,能于广严刹土中证得具足三身及五智自性之佛果。《遍作王续》云:  ...

    敦珠宁波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857210.html